2025年7月15日,合肥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导师专题培训会暨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在屯溪路校区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汪萌出席会议并致辞,卓越工程师学院党委书记丁兆罡主持会议。
汪萌在致辞中指出,持续锻造高水平导师队伍是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核心支撑。他强调,要战略聚焦制度完善、组织强化与实践深耕,显著提升校企导师的指导水平与实践能力,使之在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的宏大进程中持续发挥战略支撑作用。当前,学校正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系统构建并深化“基地化、项目制”多主体共赢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育人范式。通过搭建基于项目制的招生计划配置、校企联合选拔、工学交替培养、双导师协同指导的全链条、贯通式培养管理体系,率先实现了项目制人才培养的高质量闭环运行,成功塑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定制化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面向未来,学校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重点实施“校企导师共育、实践平台共建、评价机制共研”三项关键战略举措,矢志打造彰显工大特色、引领行业前沿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品牌,加快规模化培养深怀工业报国之志、具有国际视野和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师,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会议围绕“校企导师队伍建设”“以实践成果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卓越工程师技术中心建设”三大主题展开。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黄海鸿作《推进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重建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专题报告,并与参会代表就“如何以实践成果为导向重建培养标准”展开深入研讨;研究生院副院长、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黄飞作《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导师队伍构建》专题报告;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马铭遥作《工程师技术中心建设思考与实践》专题报告,随后围绕“工程师技术中心建设重点与特色凝练”组织专题讨论。
会议期间,校企导师代表就工程硕博士招生、培养、评价工作以及思政教育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努力方向等进行深度讨论研讨,积极建言献策,现场气氛热烈。
此次研讨会进一步凝聚了校企共识,明确了深化校企双师共育、类企业级别的仿真环境及工程技术实践平台打造、重建以实践成果导向的评价体系的具体路径,为培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拔尖创新工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合工大智慧”。
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来自智慧能源、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智能建造、绿色健康六大工程师技术中心的校内导师代表和相关企业导师代表30余人参加会议。

